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

KISSlicer PRO 付費版功能

KISSlicer的作者其實相當大方,絕大多數必要的功能,都開放免費使用。只有少部分的功能需要付費才能使用。感覺說是付費,其實有點"贊助"的味道。
如果願意贊助他們購買 PRO版本,或是參考原文的說明,可以直接看他們的網頁。
http://kisslicer.com/buy.html

多物件同時切片列印


我想,這個功能不需要多解釋。

支援多擠出頭

多擠出頭的支援,除了可以控制最多到3個擠出頭之外,還可以綁定不同材料單獨列印不同性質的模型。舉例來說,可以設定擠出頭 E 負責列印模型本體,A 擠出頭負責支撐架的部分。如果是做雙色列印,則可以擠出頭E綁定列印1號物件,擠出頭A 榜定列印2號物件。



Stacking

Stacking,又看不懂了,幸好解釋的描述能看得懂。
這個值會決定幾層才列印一次支撐,以及內部填充。設1的話,就會每層都有列印,設2的話,就是印兩層才印一次支撐與內部填充。這樣可以縮短列印需要的時間,但是對列印品質的影響,就待有買PRO版的朋友去發掘囉~

Stacking 設1,支撐架每層都有列印。

Stacking 設3,支撐架每3層才列印一次。

最後還有另外還有三個進階功能,前兩個我也不是很理解到底是在做什麼,分別是:
  • Oversample resolution
  • Crowning Length Threshold
第三個進階功能則是使用命令的方式來做切片。這個功能可以讓程式開發人員不必自己寫切片軟體,而是當需要切片的時候呼叫KISSlicer幫忙做切片。想開發自己的印表機控制軟體的話,可以參考這個功能。



最後,有沒有人願意贊助我一些CoCo,讓我開發一款品質比較好的3D印表機啊??

KISSlicer 跟噴頭高度有關的三個設定

今天要補之前沒有搞清楚作用的三個設定,分別是 "Bed Roughness"、"Z-Settle" 以及 "Z Offset"。


Bed Roughness

Bed Roughness 照字面翻譯,實在是很難理解。床、粗慥 !? 什麼東西啊?
其實這個設定值是用來增加第一層厚度的。譬如說層高設定成0.2mm,然後Bed Roughness設定成0.2mm,那第一層層高就會是 0.2 + 0.2 = 0.4mm。只有第一層會加厚,其他層的層高就不受影響。
第一層層高是 Bed Roughness + Layer Thickness 。 0.2 + 0.2 = 0.4mm

再下一層,就只有增加 Layer Thickness 的厚度 0.2mm,來到0.6mm高。

Z-Settle

Z-Settle,Z軸安頓!? 這也是看了好久仍然不懂在做什麼。英文解釋方塊裡的說明也是讓人一頭霧水。

透過直接閱讀G-code,我才了解這個設定會做什麼事。以下圖中的G-code來做說明。
"BEGIN_LAYER_OBJECT"標註這個部分要開始列印高度為14mm的這層。
"G1 X115.48 Y103.6 Z14.2 E0 F18000" 這行要求擠出頭移動到要畫圈圈的開頭點" X115.48 Y103.6",但是Z軸的位置不是這層的高度,而是這層的高度加上"Z-Settle"的值 "14.2"。就定位後,再執行下一行"G1 X115.48 Y103.6 Z14 E0 F3000",把Z軸高度降回14mm的位置。然後再開始繪製。

依照軟體說明上的講法,這樣可以讓印表機比較穩定得完成起始點的定位工作。

繪製線段之前,會先讓擠出頭移動到起始點正上方距離Z-Settle高的位置,再讓擠出頭垂直下降到起點,然後開始擠料畫線。

Z Offset

Z Offset 就比較沒那麼難理解,是用軟體來微調擠出頭歸零高度的。如果擠出頭位置歸零後,需要再稍微抬高0.4mm,才能讓擠出頭的實際位置剛好在玻璃檯面上,那就可以把Z Offset設定成0.4。之後列印的位置就會抬高0.4mm。這樣就可以不必重新調整機器,但仍然可以消除Z軸位置的誤差。Z Offset 只會改變整個列印時Z方向的位置,並不會增減第一層的擠料量;但是Bed Roughness會。

如果機器的狀況是歸零後噴頭比檯面高,那Z Offset就要設定成負值來做調整才行了。方向不要弄錯囉!另外要提醒一下,機器韌體裡頭有設定Z軸座標的最小值,一般都會設定成零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切片軟體要是下指令要求Z軸移動到"負數"的位置,機器是不會理會的。需要修改韌體,或是重新校正Z歸零點的位置,不要高於檯面。

如果韌體使用Marlin的話,需要修改的是configuration.h裡頭的  "#define Z_MIN_POS 0"這行,0要改成小於零的數值,也許"-1"就夠了。

這個例子中,第一層的厚度是0.4mm,Z Offset設定為0.4時,可以讓第一層的列印位置抬高到0.8mm的高度。之後的每一層也都會加0.4mm,這樣設定就可以省去調整硬體Z歸零位置的麻煩

如果歸零後擠出頭筆檯面高0.6mm,那也許Z Offset就要設定成 "負" 0.6。但是這樣會讓第一層的座標位置也變成負值,可能會需要修改韌體才能正常運作。

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

平整的第一層

第一層是整個模型的基礎,如果印得平整,不但美觀加分,也有助於防止翹曲的問題。

第一層要印得平,需要校正到完美的要點大概就這幾個。
1.擠料量
2.台車水平
3.口紅膠平整且乾燥(膠帶我沒用過)
4.Z歸零點

這幾個要點幾乎都圍繞著"體積"的問題。要讓第一層的塑料,有恰到好處的空間可以容身,自然能夠印得平整。


我手邊最老的機器 Air 2 ,調整得相當不錯,長軸140mm的橢圓,能夠整面都不出現縫隙或是皺紋。


擠料量不足、Z軸歸零點太高,都會造成第一層的空間沒有填滿膠而出現縫隙。
另外可以注意到,平面的中間似乎有填滿,兩側則出現縫隙。這是口紅膠中間塗得比較厚,兩邊比較薄造成的。




故意提高擠料量,使得第一層的塑料沒有足夠的空間容身,只好往上溢出,變成坑坑疤疤的皺紋。
Z軸歸零點太低,也會發生相同的問題。





測試使用的橢圓紙片模型可以在這邊下載:
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651618



紙片印得不錯的話,可以考慮來挑戰一下這個燈罩~~
Jigsaw Puzzle Lamp Shade
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75582

薄牆測試 x 額外擠料

今天要來談談 "額外擠料"。
印表機為了解決牽絲的問題,多半會使用"倒抽"的技巧。
但是塑料倒抽之後要再重新開始列印,可能會遇到無法馬上出料的狀況。
這時候會發現,一圈的起始處都沒有印出來,出現破洞。
如果擠出頭不順暢,這個現象會更加嚴重。
這時就需要在線段開始列印之前,"額外給料"了!

額外給料在 KISSLicer 裡的設定方法,是把"回送 (Prime)"的距離,設定的比"倒抽 (Suck)" 要長。推出去的距離比收回來的長,就會有額外給料的效果了。
回送:Material -> Destring -> Prime
倒抽:Material -> Destring -> Suck


在 Slic3r 的設定方式,是直接設定額外給料(Extra length on restart)的距離。設定正值,會額外給料,負值就會反過來少給囉~
額外給料:Printer Settings -> Extruder X -> Retraction -> Extra length on restart


為了測試這個設定是否確實有效,特別設計了一個厚度只有0.4mm的列印件,來觀察擠出頭是不是可以在線段的最開始處,就順利得供料。
模型下載網址: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648408


這次測試,特別使用熱騰騰的 "ATOM 2.0升級套件版" 來擔綱演出。其實用ATOM 2.0 做示範,不怎麼合適,因為全新設計的噴頭,不用特別增加額外給料,就能順利把薄牆砌得不錯。為了模擬不夠及時出料的現象,還特別設定成擠料不足的狀況,印一個樣品出來。

切片軟體使用KISSLicer 1.1.0.14

中間的薄牆,是由"由左而右"的線條堆砌出來的。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左側的牆壁邊緣是否列印得很完美。這個模型是在回送比倒抽多0.1mm的條件下列印,整個牆面很漂亮,左側邊緣平直,縫隙也垂直無誤差。ATOM 2.0 完美演出。

回送比倒抽多1.5mm的條件下列印。薄牆左側邊緣雖然有平,沒有出現鋸齒狀,但是線段開頭處的線寬比應有的寬度寬,垂直線也有點往左邊傾斜的現象,縫隙變窄。

故意讓回送比倒抽少2mm的測試。薄牆左側出現無法立即給料所產生的空洞,側緣出現鋸齒線條,縫隙也變大。

這個模型是使用 RigidBot 印的。這台機器喉管散熱的部分效果不確實,所以擠出頭不怎麼順暢,薄牆左側的邊緣,很難不產生鋸齒的問題。

這個模型還可以順便拿來驗證擠料量是否調整得宜。測量薄牆的厚度,如果厚度與模型設計時給訂的0.4mm相近,那代表擠出量調整得相當精準。ATOM 2.0 正常擠料量列印,測得的厚度為0.42mm。也許我可以再稍微減一點擠料量。

故意把擠料量調整成120%,壁厚爆增到0.67mm。

如果擠出頭很不順暢,額外擠料也不見得能夠讓列印變得完美,主要還是得要在喉管的散熱列印溫度穩定 (PID控制動手玩玩看)、列印溫度測試這幾個項目上下功夫。最後吐料剩一點點不夠及時,才用額外擠料來補救。


最後祝大家都能印得精準漂亮~~

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

3D 列印 沙鈴

設計了個雙頭的沙鈴,可以避免嬰兒把沙鈴柄戳進嘴巴裡。
列印過程中丟入些小石頭,印完之後搖晃就會有聲音囉~
可以來這邊下載: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6486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