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

薄牆測試 x 額外擠料

今天要來談談 "額外擠料"。
印表機為了解決牽絲的問題,多半會使用"倒抽"的技巧。
但是塑料倒抽之後要再重新開始列印,可能會遇到無法馬上出料的狀況。
這時候會發現,一圈的起始處都沒有印出來,出現破洞。
如果擠出頭不順暢,這個現象會更加嚴重。
這時就需要在線段開始列印之前,"額外給料"了!

額外給料在 KISSLicer 裡的設定方法,是把"回送 (Prime)"的距離,設定的比"倒抽 (Suck)" 要長。推出去的距離比收回來的長,就會有額外給料的效果了。
回送:Material -> Destring -> Prime
倒抽:Material -> Destring -> Suck


在 Slic3r 的設定方式,是直接設定額外給料(Extra length on restart)的距離。設定正值,會額外給料,負值就會反過來少給囉~
額外給料:Printer Settings -> Extruder X -> Retraction -> Extra length on restart


為了測試這個設定是否確實有效,特別設計了一個厚度只有0.4mm的列印件,來觀察擠出頭是不是可以在線段的最開始處,就順利得供料。
模型下載網址:http://www.thingiverse.com/thing:648408


這次測試,特別使用熱騰騰的 "ATOM 2.0升級套件版" 來擔綱演出。其實用ATOM 2.0 做示範,不怎麼合適,因為全新設計的噴頭,不用特別增加額外給料,就能順利把薄牆砌得不錯。為了模擬不夠及時出料的現象,還特別設定成擠料不足的狀況,印一個樣品出來。

切片軟體使用KISSLicer 1.1.0.14

中間的薄牆,是由"由左而右"的線條堆砌出來的。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左側的牆壁邊緣是否列印得很完美。這個模型是在回送比倒抽多0.1mm的條件下列印,整個牆面很漂亮,左側邊緣平直,縫隙也垂直無誤差。ATOM 2.0 完美演出。

回送比倒抽多1.5mm的條件下列印。薄牆左側邊緣雖然有平,沒有出現鋸齒狀,但是線段開頭處的線寬比應有的寬度寬,垂直線也有點往左邊傾斜的現象,縫隙變窄。

故意讓回送比倒抽少2mm的測試。薄牆左側出現無法立即給料所產生的空洞,側緣出現鋸齒線條,縫隙也變大。

這個模型是使用 RigidBot 印的。這台機器喉管散熱的部分效果不確實,所以擠出頭不怎麼順暢,薄牆左側的邊緣,很難不產生鋸齒的問題。

這個模型還可以順便拿來驗證擠料量是否調整得宜。測量薄牆的厚度,如果厚度與模型設計時給訂的0.4mm相近,那代表擠出量調整得相當精準。ATOM 2.0 正常擠料量列印,測得的厚度為0.42mm。也許我可以再稍微減一點擠料量。

故意把擠料量調整成120%,壁厚爆增到0.67mm。

如果擠出頭很不順暢,額外擠料也不見得能夠讓列印變得完美,主要還是得要在喉管的散熱列印溫度穩定 (PID控制動手玩玩看)、列印溫度測試這幾個項目上下功夫。最後吐料剩一點點不夠及時,才用額外擠料來補救。


最後祝大家都能印得精準漂亮~~

5 則留言: